随着区域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大数据功能的普及,完善区域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强信息统筹技术的发展能够极大程度地实现跨重大战略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出台合适的政策,引导区域之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日渐成为宏观规划的新重点。
推进重大战略区域设施一体化发展,对信息统筹,降低交互成本、高校垂直规划发展资源的分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这也是重大战略区域在部署一体化发展方向时着重考虑的因素。
建立统一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能够快速地推进信息共享。出台政策鼓励各地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市场主体加强合作,从而推动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资源的共享。这种共享机制能够快速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通过市场的自发行为迅速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另外,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能够吸引到社会资本参与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来实现这一目的,激励社会自发向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一体化发展可以借助于促进新技术进入实业应用的方式加强技术创新。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能够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升设施的性能和安全性,进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这又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协同发展。依托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可达到深度融合,从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借助于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区域统筹,可实现低成本完善整体监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监管体系,加强对设施建设、运营和维护的监管力度,确保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合规经营。另外,区域统筹能够实现安全保障的加固,通过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可以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安全。这类安全保障措施不仅效用极高,而且可以极大程度地减轻大区域信息维护的成本。
加强跨区域整体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是实现跨网络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多种网络端到端的协同升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通过推动5G与卫星网络、地面网络以及低中高速移动物联网等多种异构网络的融合互通,加强5G与其他网络的融合。通过融合互通,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另外,基础电信企业要加强IP承载和光传输的融合发展,推动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的同步扩容升级,促进IP承载和光传输的融合发展。通过融合发展,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和承载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基础电信企业要配合构建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间的直联网络,能够提升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和协同能力。通过直联网络的建设,实现算力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和调度,可以提升整体的算力水平。因此,建设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直联网络,已经成为设施建设重点考虑的方向。通过推进云网边一体化智能调度与服务,加强算力设施与网络设施的协同规划与建设,可以推动云网边一体化智能调度与服务,进而通过智能调度和服务,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配置,满足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
鉴于发展潜能和应用远景,继续深化IPv6的改造升级工作,推动IPv6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广泛应用,是目前战略部署工作需要着重考量的方向。IPv6的应用推广将实现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的大幅提升,为多种网络端到端的协同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因此,监管部门将加强对IPv6技术创新的鼓励与新标准的制定,通过支持企业加强IPv6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工作,积极参与IPv6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推动IPv6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鉴于发展需求和社会趋势,大力发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然而,在鼓励发展进程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预防潜在的负面效应。
数据的广泛联网应用将不可避免地催生信息安全隐患,通过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数据安全保护机制,能够一定程度地健全跨网络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可以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的发生,从而保障多种网络端到端协同升级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因此,在鼓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数据安全建设的要求和监管。具体可以通过推动安全标准与认证体系建设的方式来实现。以具体的相关标准要求数据安全程度,建立统一的认证体系,推动跨网络协同过程中的安全标准和认证互认工作,提升跨网络协同过程中的安全水平和信任度,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传统工业一样,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发展信息设施建设同样需要同时对基础电信企业和各地政府设置要求。具体可展现为,对电信企业,鼓励其完善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重复利用可再生能源,应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回收余热再利用,应用网络节能技术,淘汰升级老旧设备,并完善绿色低碳供应链的管理等。对各地政府,则要求其积极出台政策引导与支持企业发展低碳模式,同时使用完整规范的监察评估制度对企业进行审核,并使用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宣传推广公众对低碳发展重要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