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0日讯 走进位于平度市南村镇的青岛汇合牧业有限公司现代化养鸡车间,只见一只只肉食鸡住上“楼房”,加料、供水、清粪、空气能加温、调节舍内环境等环节均由智能设备操控,偌大的车间内见不到几位工人。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采取立体化笼养方式,多层塔式养殖架有序排列,风门、风扇、水帘合理配置,宽敞明亮。通过引进以色列ac—2000环境自动控制器,项目实现了“自动化化设施、智能化操控”,改变了传统养殖模式。只见工人轻轻一点按钮,自动喂食装置就开始移动,将调制好的饲料送到食槽里,供鸡啄食。“我们这都是到了时间设备自动喂食,不需要人工操作。”此模式下,每个标准化鸡舍笼养的近4万羽肉鸡只需要1个人管理,比传统养殖效益提高3倍以上。企业单批养殖规模达到30万羽,年出栏量能达到200万羽。记者从市畜牧站获悉,汇合牧业获评山东省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
近年来,青岛以科技为支撑,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管理智能的现代设施畜牧业发展新路子。全市89%的畜产品来自设施畜牧业,现代化设施装备在主要畜种养殖环节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畜牧全产业链产值近900亿元。
设施畜牧业是技术装备高度密集产业,近年来,青岛紧抓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激活迭代升级“新引擎”,为设施畜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设施畜牧业环环相扣,需要产学研各环节密切配合。青岛强化“大协作、大联合”,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大牧人等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深入合作,全市已搭建10余个“产学研推用”畜牧科技装备创新推广平台。持续攻关“精准集约、美丽生态、品优质佳、智慧高效”关键技术,通过“点单式”技术服务,创新研发全屋福利畜禽舍、畜禽养殖物联网平台等一大批新装备、新技术,推动养殖模式从自动化向数智化升级。不但如此,各畜牧企业还聚力拓展应用场景。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国最高6列12层集约智能化鸡舍,土地利用率提高60%,建设成本降低30%以上,将“一人养殖15万只蛋鸡”变为现实。新希望阁北头肉鸭养殖场建有27栋全屋智能化4层笼养鸭舍,土地利用率提高75%,每人每年可养殖肉鸭25万只。
同时,以数智赋能,跑出提质增效“加速度”。设施化是数智化的支撑载体,青岛市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改造升级畜牧全产业链。在生产端,大力推广智能环控、智能巡检等新技术、新装备,全面提升畜禽养殖智能化水平,培育省级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29家、智能牧场17家,市级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42家。在消费端,构建“数字+”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生鲜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消费业态,全市发展畜产品电商企业860家、电商应用主体620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在监管端,青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在畜禽养殖、屠宰、运输、加工等重点环节设置1300余个监控点,对全产业链的7.7万余家生产经营主体实施线上可视化监管,实现“一图速览、一屏统管、一键直达”。
设施化是畜牧业高端化、品牌化的重要保障,龙头企业是设施畜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在畜牧板块,青岛龙头企业资源相对丰富。比如九联集团、康大集团以国际标准为引领,以设施养殖和屠宰加工一体化发展为支撑,成为国内最大的肉鸡、肉兔加工出口企业,出口量分别占全国25%和70%。青岛强化龙头带动,构建全链提升“新格局”。一方面,推动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遴选出70余家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头部企业,在设施装备升级上给予资金、土地等支持,培育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新一代“青岛金花”企业7家,形成肉鸡、肉兔等七大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统一营销、技术共享等方式,带动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养殖。
当前,畜牧业在绿色低碳方向,被寄予厚望。今年十月,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在农业农村部、德国联邦食品与农业部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德农业周中,作为首批三个签约单位之一,与德方签署了《中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创新网络建立及运行意向书》,双方将围绕“环境和气候承载力”,重点开发绿色能源和粪肥管理系统,推广畜牧业绿色低碳减排装备和技术。
这是青岛探索现代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的一次崭新尝试。通过拓展与海外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青岛畜牧业将加速“绿色升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通讯员 李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