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每年约有10万亿美元投入建筑工程业,占据了全球GDP的13%,而其产业链衍生的价值体量更有1.6万亿亟待开发,其变现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结合了数字化智慧的机械自动化。
机械自动化,应对的不仅是过往数十年中建筑工序并未大革新,更对应了优质人类劳动力不断下降的现实。在最近对全球建筑雇主的采访统计中,超过80%的雇佣团队表示经验技巧工人仍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并且其已经成为当今行业中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
一份职业的荣光,在于后继有人愿意倾覆其中;一项活动的体面,在于上进有道能够赋权价值,而对于全球建筑工程业的大多数工人从业者,此份泥泞又会是多少人的第一选择?从行业的降本增益可持续发展,到个人的尊严自重以得美好生活,政府顶层的设计引领必不可少,数字化加持下的机械自动化为其一重要手段。
独立的视角,独立的思维,独立的话语,独立的生态,不仅仅存在于不同行业之间,即使在同行之中也存在着范式的阻碍。例如自动化,常听自动驾驶,对应着L1至L5层次的不同分级,其仍在现实世界中不确定性变化中事故频发。那么可有一个确定性受控的环境,依托着现有自动驾驶的路径技术,实现某个场景的生产力价值突破?
建筑工程,或许便是眼前一亮的选择,以BIM为构件颗粒的数据链路,以工程机械为现成平台的自动化载体,以降本增效提利润为行为驱动的底层逻辑,最重要的是其对应严格的行为规范,能够将“自动驾驶”中的不确定性最大程度的压抑,从而形成一个“自动化友好型”的生产环境。
从全球机械巨头美国卡特彼勒到日本小松集团,从旧金山创业公司CANVAS到硅谷初创Safe AI,其都在不同的工程场景中实现数据还原现实、驱动改变。从1980年代以来的30余年间,卡特彼勒已经通过其自动化矿区牵引车实现超过20亿吨矿石的运载,而CANVAS发明的墙面涂覆机器人,则通过结合建筑室内BIM数据,从而实现对指定若干墙面的自动涂刷工序。
现实主义者,要的是现场落地,而非理想畅论,而对于机械设备,要的是精确数据,而非盲目指挥。工程之初的设计建模,并非只追求外表的极致,而更精深于多专业构件级的吻合。构件颗粒之细,经由云计算三维数据引擎数模解析,并能够得到一张建筑内部的认知地图,为时空坐标的确立和行动路线的规划打下基础。
数字化的充分利用,基于BIM数据和三维可视化的手段,不仅仅赋予的是机械对于空间感知的能力,更让一线工人有了更加快捷的学习操作流程。对于机械从A至B的移动,或是对C面执行D类操作,一线工人无需理解冗长苦涩的数据方程,只需要在终端平板上进行参数的配置,便能够实现数据链路的闭环、标准工作的开始。
数字化,架设了人类智慧和冷冰机械的信息走廊,而其中关键环节之一便是接入多源数据、标准各类格式、分离数模解析、三维结构可视的三维数据引擎。以开放融合的态度,以标准API接口为手段,充分融合腾讯微瓴BIM项目协同平台等产品,便可以实现过程问题的发现及时、沟通即时、整改既定。
建筑全生命周期打通,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充分交融,量化统计显示以5年建设周期的中型工程项目为例,时间可节约20%,资金可省却30%,而自动化机械赋能的工序效率可提升40%。硅谷初创企业Safe AI,通过自组模块的集成,直接安装联通现有机械设备,更能够实现在存量资源上效率的提升和价值的提炼。
真正的强健不是呼集众人,顺从集体,而是在鼓噪的尘华中找寻真正的强音,在斑斑劣迹找寻发展的线脉,从而让政策发声、知者集智、行业转变、群企共强。
自动化机械的工具意义和数字化系统的认知意义,其相辅相成的格局如果仅靠企业盈利端“降本增效”的自驱自盈,且不论业界转变的速率,其转变的过程中便可能出现追寻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格局的潜在可能。
短期利益和长期格局,自动化工具和数字化认知,此中顺畅更需要一种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其视野和洞察应放之三川五岳、五湖四海、九州大地的各类情况而能应对丛生。而回顾社会,唯属“政府部门”的超然角色,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的具体考量,又能保持隔岸观火的客观态度,从而确认最符合当下、最创造未来的路线图。
这种路线图,不仅仅是对建筑工程自身效率、速度、质量、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更关乎于其中工作人员自我价值的最大提升和尊严保护。以英国政府近年与业界、学界的具体探讨和成果,或许有一定科技赋能、改革建筑的参照意义。
与多国政府一样,英国政府是本国建筑业的最大客户,其每年投入数以千计的资金于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中,其给予了政府超然的地位和影响力,从需求端的角度和要求来倒逼供给侧的改革,例如对建筑设计的规范、施工程序的标准、管理流程的手段等方面。
作为传统经济学领域中拉动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建筑工程代表的基建投入虽然稳固并催化了民生就业,但实际的工序好似与过往数十年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以至于工地依然在一次次晨昏交替中,工人们依然蓬头垢面、泥池净手,代际间技巧训练依然存在着“白髯童颜”的师徒式传承。
为了更好解决以上种种,英国政府进一步地聆听来自建筑一线企业、信息科技企业等等看法,并最终汇总整合成了90多页面的《Construction Playbook》(以下简称Playbook)书面报告,探讨并建构了未来改动的路线图和原则纲领,其中核心若干便是对传统工序进行颗粒拆解,并从需求侧的众多客户群体予以审批政策的统一,倒逼建筑业供给侧改革。
例如Playbook明确建筑工程初期阶段,对应项目审批、标准格式等多方面需要符合政策统一要求,其才能进行相关许可证件等申请和获得;又例如在具体的构件装配式生产方面,其需要结合BIM等新兴技术的技术验证,才能够在相应的金融请款程序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同时,Playbook也明确了对相关破产企业的资产重组计划,从而确保改革过程中资源可得到最优最快配置。
Playbook总体包含了14个政策性文件,涉及市场健康水平的阐述、长期目标的制定、具体路线的规划、新兴数字科技的赋能、初期供应链的改造、数字及实物资产交付的标准、合同条款修改的对应、风险及破产法规的准备、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等诸多方面。议会法律效力的支持,逐步强制性的推动整体建筑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化,以实现在2030年总碳排放减少68%、2050年实现100%减排的重大目标。
虽然业界、学界多少保留怀疑态度,因为从1994年至2010年,类似的建筑改革政策性文件不断推出,但更多只在小范围发生了范式的变化,而并未对全局做出真正革命性变化,但英国之经验借鉴至中国国情之中,仍然有参考与借鉴的意义,并在中国特色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制度优势中得以更好地落地和应用。
权责平衡是行事根本,极大的辛勤付出换来的却是不对称的薪资,对应着建筑全行业低水平的利润,矛盾并在投入产出比中节生以至于大量优质人才开始反思入行初心,优质生产力不断流失。一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全行业的范式改革紧密相关。
定势的打破需要大胆取舍,更需要锐利斧钺。自动化机械提供了更强的马力输出,而“人”的智慧更体现在具体解决办法的制定和最终成果质量的检验。过往磨损工人身体关节的活动,经由三到五类自动化机械来替代,实现人类智慧和机械动力的优势互补。